每當小滿過后,我都會想起那火熱的天氣和繁忙的收麥季節(jié)。它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。
那時,我還在上學,一到忙天就放假回去幫助干活。真是蟬老一時,麥熟一晌。隨著北風徐徐吹來,舉目望去,村莊的田野一片金黃,麥浪滾滾,到處飄香。
早上,東方剛露出魚肚白,母親就起床了。她把割麥的鐮刀磨好,簡單做好飯,讓我們抓緊吃了,就戴上草帽,背著水壺,拿上鐮刀出發(fā)了。割過麥的人都知道,那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力氣活。太陽升起后,頭上頂著火爐,腳下土地發(fā)燙,耳邊蟬聲亂叫,陽光下泛著金光的麥芒像針一樣刺向胳膊,干一會兒就大汗淋淋,氣喘吁吁。割麥要一直彎著腰,右手緊握鐮刀,左手攬緊麥稈,一下一下不停地揮舞著,如此反復循環(huán),一刻不能停歇。
我年齡不大力不全,但我不甘落后不服輸,抓緊割麥子。母親在旁邊不時叮囑我:“用鐮刀摟壓麥子,省點力氣……”“麥茬割低點,不扎腳……”沒過多長時間,手上被鐮刀磨起了泡,腰和背又酸又痛。我看著大家揮汗如雨照樣干,就沒有什么抱怨的話了,咬著牙又堅持干了下去。
緊緊張張割完麥子,又要抓緊把麥子運到麥場上。男人擔麥,婦女拾麥。我是男人,我也要擔麥。一擔麥子壓在我稚嫩的肩上,讓我感到猶如巨石壓身,加上路不好走。到后山擔麥,需上坡下溝;到河東擔麥,要過澗河。老話講,“快過踏石慢過橋”,稍有不慎就會掉到河里。擔不長時間,我學著大人換肩,左肩換右肩,稍微好受點。我曾大言不慚地說,要練鐵肩膀。肩膀紅腫了,我寧可少擔些,硬是堅持下來。
那時講的是“虎口奪食,顆粒歸倉”。人們擔心辛苦收割的麥子,掉入“雨肚里”,就抓緊打場。天不明,就把麥子均勻地鋪到場地上,讓太陽出來曬一會兒,就牽來牲口拉著碌碡,圍著麥場不停地轉(zhuǎn)圈,一圈壓著一圈,均勻地壓了兩遍,然后開始翻場,把碾壓的麥子翻過來,再讓碌碡碾壓兩遍,然后起場——把長長的麥稈挑開,放到場邊不礙事的地方,再把剩下的麥粒推到場邊較高吃風的地方蓋好。
吃過晚飯,月亮已升當空,趁著稍微有風的時候,就開始揚場。 “會揚一條線,不會揚一大片”,此話不假。母親把麥粒高高揚起,麥粒和麥殼便分離了。我試著揚了幾下?lián)P不干凈,在母親的指導下,多次練習才像模像樣,這真是個技術活。經(jīng)過全家人的努力,麥子揚好了,把麥子裝好拉回家放到屋里,把麥稈麥糠推到場邊和原來的麥稈放到一起。
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集麥垛。選擇場邊地勢較高的地方,把麥稈一層一層按圓形堆起來,堆到一定高度,把周圍的麥稈拔下來,形成圓柱體,頂是蘑菇狀,防雨不易霉變,是牲口的好草料。
從開鐮到入倉,經(jīng)過一周的搶收搶打,麥收基本結(jié)束。母親用新麥換一袋面粉,用新面粉蒸一籠白饅頭犒勞家人。那饅頭的香氣老遠就能聞到,這是給全家人的辛苦回報,讓我真正體會到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道理。
民以食為天。不管以后我是參軍當兵,還是在城里工作,我都沒有忘記那火熱的夏天和繁忙的收麥季節(jié)。盡管工作任務很多,幾乎抽不開身,每年一到收麥季節(jié),我和家人不能缺席,就想方設法回家一趟,去看看豐收的麥田,看看收麥的親戚,幫助搶收一下麥子。
撫今追昔,感慨萬千。雖然現(xiàn)在麥收再也不用肩扛車拉,從種到收清一色的機械化,要多省力有多省力。歲月的風塵,沒有淡化我對麥收的記憶;光陰流逝,沒有隔斷我我對家鄉(xiāng)的眷戀。我的腦海里,經(jīng)常涌現(xiàn)一行字:“勞動光榮,勞動創(chuàng)造一切,勞動人民偉大!”(琚立平)
近年來,河南省濟源示范區(qū)大力實施制度型開放,積極培育外貿(mào)新動能,進出口總值屢創(chuàng)新高。今年一季度,濟源進出口突破百億元大關,達到109.8億元,同比增長13%。
2024-05-215月20日,記者從示范區(qū)教體局獲悉,今年我市共有10063名考生報名參加高考,比去年增加247人。其中,普通類報考5939人,對口類報考2133人,專升本類報考1991人。
2024-05-215月20日,位于荊梁路豫光金街中段的豫光黃金旗艦店正式開業(yè)。以此為標志,豫光集團全面啟動豫光金街銀街建設,推動貴金屬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邁上快車道。
2024-05-215月20日,因為有諧音“我愛你”的寓意,已成為不少年輕人青睞的結(jié)婚登記好日子。今年5月20日恰逢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小滿,示范區(qū)婚姻登記處迎來結(jié)婚登記小高峰。當天,濟源153對新人完成結(jié)婚登記。
2024-05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