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(yè)】“追光”系列報道——心中有夢 眼里有光
關注濟源網(wǎng)微信
編者按:
心中有夢,眼里有光。不平凡的2023年已經(jīng)過去,充滿希望的2024年全面開啟。新的一年,你是否有一個新愿望?是否為自己設定了新目標?即日起,本報推出“追光”系列報道,講述普通市民的奮斗故事,傾聽大家的新年愿望,共同開啟新一年的奮斗歷程。
“王工,您能幫我們看看這個程序還能進一步優(yōu)化嗎?”在河南豫光冶金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王飛創(chuàng)新工作室,一群年輕技術工人圍著王飛,認真聽他講解鉛電解全流程智能化機組電控。
“心中有夢,眼里有光。”37歲的王飛在這群年輕人身上,看見了曾經(jīng)的自己。
2009年7月,剛剛大學畢業(yè)的王飛進入河南豫光冶金機械制造有限公司,從事儀表維修工作。
“那時候剛來,什么都不會。”王飛回憶,為了得到鍛煉,他不分白天黑夜,隨叫隨到,加班加點從不抱怨。
幾年下來,憑借這份執(zhí)著和認真,王飛迅速成長,開始嶄露頭角。
2011年8月份,王飛接到一項任務:將煙化爐風機的參數(shù)引入DCS系統(tǒng)。這個任務并不簡單,稍有不慎,后期運行出錯就會導致整個煙化爐停產(chǎn)。這對于參加工作才兩年的王飛來說,是一個巨大挑戰(zhàn)。
但機會與挑戰(zhàn)往往是并存的。王飛認為,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。
當時,正值盛夏,在整理控制柜的線路時,王飛遇到了難題,需要把上百根錯綜復雜的線路一一整理清楚。由于沒有經(jīng)驗,王飛只能一點點摸索,不斷地修改程序、反復試驗。其間,衣服是濕了后干,干了又濕。最終,功夫不負有心人,同年9月,項目順利完成。
2016年10月,王飛再次接到一個更有挑戰(zhàn)性的“任務”——參加全國技能大賽?!皦毫ψ兯推鞯臋z定”是競賽中的一個重要項目,而這個項目又是他的弱項。王飛沒有逃避,而是刻苦鉆研,仔細琢磨。王飛的辛苦付出,也換來了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。“戰(zhàn)勝困難挑戰(zhàn),是我最開心的時候?!蓖躏w說。
多年來,一次次的挺身而出,一次次的攻堅克難,讓王飛掌握了鉛鋅冶煉行業(yè)裝備自動化諸多高新技術,并且用改革和創(chuàng)新解決了生產(chǎn)中的諸多難題。
豫光作為全國最大的鉛鋅冶煉基地,其中不乏進口冶金裝備。這些設備自動化程度高,故障發(fā)生率低,但是一旦發(fā)生故障,維修難度就非常大。“洋設備有問題,找王飛”成了工友的共識。2009年至今,王飛修理廢舊自動化儀表、控制器1600多項,為公司節(jié)省700多萬元。
憑借過硬的技能,王飛獲得全國技術能手、技能拔尖人才、中原大工匠、中原技能大獎、河南省最美職工等榮譽。
“獨木不成林,一人不成眾。”王飛深知,企業(yè)發(fā)展離不開工匠精神,更需要一支技術精湛的人才隊伍。
2020年,河南豫光冶金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了王飛創(chuàng)新工作室。工作室成立以來,王飛傾囊相授,助力青年員工提升技能水平,帶動他們開展創(chuàng)新研究,為他們搭建成長云梯。
王飛創(chuàng)新工作室持續(xù)探索,獲得專利、軟著授權27項;完成成果轉(zhuǎn)化項目15項,累計產(chǎn)生直接經(jīng)濟效益7800余萬元;研發(fā)的“全自動剝鋅成套裝備”被認定為河南省首臺(套)重大技術裝備(濟源首家);在濟源、全省獲得多個獎項,另有6項成果獲得豫光集團科技進步獎……
心里有光、始終追光奔跑的王飛,早已變成了一束溫暖而閃耀的光,照亮了更多青年員工的前行道路。
如何實現(xiàn)5G和無線通信技術在“廢舊鉛酸蓄電池自動破碎分離系統(tǒng)”“全自動剝鋅成套裝備”“鉛電解成套機組”等系統(tǒng)上應用,解決遠程項目診斷、調(diào)試項目等難題……新年伊始,王飛帶領技術團隊再次踏上新征程。
道固遠,篤行可至;事雖巨,堅為必成?!白鳛橐痪€研發(fā)人員,我將不斷提升自身能力,帶領技術團隊努力提升制造裝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,為有色金屬行業(yè)解決更多難題。”王飛斗志昂揚、信心滿滿。(記者 史麗娜)